全国24小时服务热线:18166666088
尽管服装的安全等级看起来没有食品安全那么“关乎人命”,但作为人们第二皮肤的服装,其成分恰恰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按照《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的划分,服装可分为A、B、C三个安全级别,即婴幼儿用品应当符合A类产品的技术要求,直接接触皮肤的服装应符合B类产品的技术要求,非直接接触皮肤的服装应符合C类产品技术要求。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中也有明确规定,市场上销售的所有服装、装饰用纺织品的吊牌、标志、标签或使用说明上都应该明确标注产品分类,标签不得手写或涂改。国家有关部门也出台了新标准,要求服装厂家必须标注甲醛含量和PH值,这是服装成分中可能含有的、对人体危害最大的两种化学物质。所以,在购买衣服的时候,消费者要特别注意标签上的相关标志。
服装的污染有两个来源:一是服装原料在种植过程中,为控制病虫害使用杀虫剂、化肥、除草剂等,这些有毒有害物质残留在服装上,会引起皮肤过敏、呼吸道疾病或其他中毒反应;二是在加工制造过程中,使用氧化剂、阻燃剂等多种化学物质,使服装再度受污染;成衣的后期整形还会用到甲醛等。
目前,根据国家强制性技术标准,检测服装的指标主要包括PH值、甲醛含量、染色牢度、纤维含量、易位性等方面。服装的制造过程中使用一些化学制剂残留在纺织品上超过一定标准时,就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有些的潜伏期还很长。我们有可能接触到的有:
PH值:PH值不合格主要是面料生产企业在染色整理加工过程中使用了大量酸碱性物质,又没有采取合理的中和处理工艺。如果服装PH值偏高或偏低,将直接破坏人体皮肤的平衡机理,减弱皮肤抵御病菌侵入的能力,可能造成皮肤过敏、瘙痒、红肿等反应,甚至引发刺激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等。
甲醛含量:服装面料生产时,为达到防皱、防缩、阻燃等作用,或为了保持印花、染色的耐久性或为了改善手感,就会在助剂中添加甲醛。甲醛会在穿着过程中逐渐释放出来,与人体汗液结合或水解产生游离甲醛,对呼吸道黏膜、眼睛和皮肤产生强烈的刺激,引起头晕、呼吸道炎症和皮肤炎症,严重的会导致血液病甚至癌症。
染色牢度:色牢度指染色服装颜色保持牢固的程度。色牢度不达标的服装,不仅在混洗衣物时可能将色渍沾染到其他衣物上,而且染料也容易从纺织品转移到人的皮肤上,容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